秘密基地開發日誌

星期一, 6月 20, 2005

支票簿新聞歪風吹向學術界?

如果要付錢的話,我乾脆找Consultant(專業顧問)啦,使鬼搵你?
又唔見老美學者收錢?讀書人就係無風骨

學者堅持付費採訪 有人不齒有人支持
王綽中/專題報導



北京外交學院部分教授最近統一口徑,凡是媒體要採訪他們必須付費,否則一律拒絕。依據這些「收費教授」們的「行規」,平面媒體受訪每小時兩百元人民幣,電子媒體三百元人民幣。對此,大陸有些學界人士以自清態度堅決反對這樣的作法,並且認為這是一種學術界腐敗的表現。

今年二月二十三日廣州「羊城晚報」刊登了一篇有關大陸老電影人孫道臨接受採訪要收費的文章,當時就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,支持者認為採訪收費是「知識產權意識的覺醒」,反對者則說採訪收費「破壞公益性原則」。

孫道臨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辯解說,「記者寫稿都有稿費,採訪對像為什麼沒有報酬」;「如果不收費,不如自己寫東西,為什麼要經過記者的手」;「接受一小時採訪,就等於工作一小時,媒體應該從此定下對不同人物的付費採訪標準,才符合市場經濟」。


嚴格來說,「付費採訪」發源於九十年代的日本。當時日本記者在歐洲採訪足球聯賽屢屢受阻,於是打出「付費採訪」的旗號。這種做法在採訪當紅體育、娛樂明星時迅速鋪開,在歐美被稱為「支票簿新聞」。

對於孫道臨解釋,北京學者爭論尚未止息之際,最近北京外交學院教授們竟然採取「聯合壟斷」方式,集體向媒體嗆聲「要錢」,否則一切免談,此舉引發了北京輿論界激烈的爭論。

引發此次爭議的北京外交學院教授宮少朋表示,接受採訪要花費很大精力,而且常常要涉及自己的研究成果,「我必須收費,否則我寧願不接受採訪!」

其實,北京學界「貫徹」採訪收費的教授早就大有人在。原來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、現在轉到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某位精通兩岸、外交國際關係學者,凡是接受台灣電視媒體採訪一律收取一百美元的採訪費,很多在重要時間找不到學者評論的台灣電視台只好「花錢了事」。

「教授可以拒絕接受採訪,但絕不能收費!」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展江對於這些「收費教授」的行徑感到不齒。他強調,接受採訪花費精力、花費時間絕不是收費的理由,因為採訪收費會把新聞操作搞亂,如果涉及自己研究成果,可以拒絕採訪,收費是很滑稽的事情。北京著名新聞學者喻國明更表示,「這是一種腐敗的表現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更多連結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